动量效应

2023-06-27

动量效应

      书接上期文章《反转效应》,本期继续探讨其相生相克的另一投资现象——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俗称“惯性效应”,由Jegadeesh和Titman于1993年在《追涨杀跌的回报:对市场效率的启示》论文中提出,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

 

      两位作者通过构建J月/K月策略进行测试——根据股票过去J月(回溯期)的总回报选择股票并持有K月(持有期)(J、K分别是3、6、9、12),他们发现最好的策略是根据过去12个月的股价表现选股并持有3个月,运用“中期动量”存在超额收益。

 

      先给个直观感受,观察下图,上期《反转效应》讨论了“长期反转效应”——为什么每个板块很少出现连续三年红或绿情形;本文将继续讨论“中期动量效应”——为什么每个板块经常出现连续两年红或绿的情形。

 

      动量效应的产生,源于市场大部分参与群体对信息的反应不足——获取信息的时间滞后或对信息的认知偏差,待消息进一步证实或形成共识后,投资群体会形成羊群效应,形成“追涨杀跌”。举例来说,对于未被市场发现和price in的利好信息,首先头部机构投资者或行业内知情人士作为第一批“信息获得者”,会优先对标的进行定价交易;随后中小机构投资者和消息灵通群体,在利好消息扩散下持续买入,表现为股价的合理上行;当利好消息进一步发酵形成市场共识(如卖方发布研究报告、买方一致预期形成,网络对消息进行评价讨论等形式),引发更多趋势跟踪者、技术面交易者和跟风散户等合力买入,将股价推升至合理估值之上。

 

      中期动量的有效性,其实也是基本面动量的一种体现。当公司处在经济上行周期或行业好光景年份时,其产品/订单需求、收入/利润增速等一系列基本面情况将呈现逐步改善、逐季加速的现象,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趋势向上的惯性。而往往在反转初期,只有少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会察觉到,市场表现为“反应不足”。当公司某次超预期的季报业绩等显性催化剂出现时,才吸引市场大众的逐步关注,随后股价上扬与基本面向好的“相得益彰”推动股价持续“正循环”走高,直到公司业绩表现等基本面情况跟不上市场最乐观预期时才盛极而衰。国内外学者对股价动量和基本面动量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诺维-马科斯在《动量本质上也是基本面的动量》NBER工作论文中指出“过去eps强劲的股票未来股价表现要优于过去eps较弱的股票”。国内A股市场前著名申万策略分析师凌鹏指出了“4月决断”现象——投资者会根据公司4月份发布的年报和一季报情况,线性外推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寻找当年的投资方向。

 

      笔者无意在此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仅结合日常投研观察去理解与应用动量效应。以史为鉴,观察上图如2016-2017、2019-2020年白酒为代表的白马价值股行情、2020-2021年的新能车、光伏为代表的碳中和新能源行情、2021-2022年煤炭钢铁为代表的需求供给阶段错位周期股行情……均体现了“中期动量效应”。

 

      近观当下,沉寂接近3年的TMT板块,从2022年10月开始“反转”,其中信创自主可控、数字经济、计算机通信的AI硬件、游戏出版影视教育的AI应用端等细分领域的火热行情此起彼伏,延续至今已达半年有多。招商证券在4月发布的《历史上TMT大年如何演绎?》策略研报中指出:如果当年一季度TMT出现一波明显上涨行情(如2010年、2013年、2015年和2019年),则基本可以明确当年是一个TMT大年,整体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TMT“中期动量效应”值得持续跟踪和研究。

 

      最后,无论动量或反转效应,其背后均是不同的投资者交易行为,导致股票价格(投资者的预期)对公开信息(行业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在特定时间阶段的“反应程度”不同,在日常投研中我们会多留意思考这些表面规律背后的投资逻辑演绎。

 

      总之对规律心存敬畏,特定阶段、强者恒强,物极必反、周而复始!

     




光帆基金

2023年5月15日


        光帆基金把“与投资人共享成长价值”作为公司愿景,把“投资者长期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的首要经营准则,秉承“合法合规、惠人达己”的经营理念,倡导“善心善行”的价值观和“道先术后”的投研文化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LSF光帆基金(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020–85655237

lszg@raystonecapital.com